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别再稀里糊涂做父母了,这些点你早该想清楚!

安妮 果壳亲子Guokr 2023-12-30

 专栏丨育儿大局观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育儿上从来没有可以照抄的答案。


果仁妈今天的文,是一篇很难得的「大视野」文章,它的很多观点都非常有启发性,比如:


  • 每一个婴儿从出生起,他的生理、认知、心理社会性就在同步发展,直至成年的每一个阶段,“教”和“养”都同等重要

  • 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生理、认知、心理社会发展特征,引导孩子适应他所在的世界

  • 孩子所在的“世界”的规则、价值体系,就是我们引导孩子的准则,孩子的“世界”范围越大,他需要理解和学习的东西就越多;

  • 父母能做的,只是在最初的十几年,为孩子提供一种价值参考,并且尽量提供一个包容的环境,不限制他发展的可能性


如果你还在迷茫“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千万不要错过这篇文,它一定能帮你梳理你的育儿观。

作为「育儿大局观」这个系列专栏的开篇,后续,果仁妈也希望这个专栏,可以让家长们
接触到更多的教育理念更多元地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同时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不执着于某个点,不被某种焦虑的情绪牵绊。


如果你有什么正在困惑的育儿问题,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果仁妈,也许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专门解答哦。


👶👶👶

 

 1 

孩子出生自带“裸机说明书”,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私人定制”!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两句话:


  • “孩子出生时没有自带说明书,一经签收,概不退货”;
  • “这个世界上许多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可是做父母,却不需要上岗证”。


这两句话道出了新手父母的茫然无措,的确如此,孩子一旦出生,无论你理论、技能或者心理上是否准备好,无论你对未来会面对什么育儿难题是否有概念,你都将立即上任“家长”这个岗位,终生不得辞职

 

做父母虽然不需要持证上岗,但如果真有“父母资格证”这个认证考试,参考教材应该就是孩子的“说明书”。如果将孩子比作一部“裸机”,那么这部“裸机说明书”早已存在。



一个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即使是那些“个性”,放到整个人类的群体中看,也有一定的共性


在学术界,从动物行为学、儿科学,到教育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都在揭示着从婴孩到成人的普遍规律;随着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正在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分享育儿经,这份“说明书”的内容也越来越全面和完整。

 

但是,为什么还有无数家长因为育儿而头大呢?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孩子。即使是家中有二孩、三孩的家长,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但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完全不一样,也无法从容面对每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是一个“私人定制”的过程,而该给这部“裸机”安装什么应用程序,什么时候该更新系统,需要先读懂这份“裸机说明书”。




新生儿“裸机”说明书



名称:智人Homo sapiens(拉丁名)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食性:杂食动物,幼体靠母亲哺乳,发育过程中食物种类日渐丰富身长:50cm 左右体重:2500g-4000g




 2 

孩子这部“裸机”,

要经历四次系统升级!

 

孩子这部“裸机”,自带“多核处理器”,潜能无限,但是要经历四次体统升级。


在专门研究儿童发展的各学科里,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被分为:婴幼儿期(0-3岁)、童年早期(3-6岁)、童年中期(7-11岁)、青春期(11-20岁)四个阶段,大致与散养阶段、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初高中阶段相对应。


家长因为精力有限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面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关心的问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比如孩子一岁之前,父母更多关心孩子的“养”,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天大的事,健康和营养状况更是牵动着每个宝爸宝妈的神经,孩子的教育可能会被忽视;而孩子上小学以后,父母则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学习习惯、智力发展等跟教育和学习相关的问题。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全人儿童”。



Whole Child是一个教育领域的名词,“全人儿童”是台湾版本的翻译,意思是完整的孩子。如何定义“完整”呢?总体来说,孩子的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


1. 生理发展 Physical development


包括儿童身体的变化,和运动技能发展的时间顺序等。每个月身高体重应该到达什么指标、什么时候会坐站走跑跳、什么时候出现第二性征,都遵循着一个大致的发展规律。


2. 认知发展 Cognitive development


包括知觉、语言、学习和思维等。孩子什么时候开口说话、什么时候会复述一个故事、什么时候能理解数学概念、什么时候会幻想和创造,也都有一定的时间范围。


3. 心理社会发展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包括情感、人格和人际关系。孩子为什么会怕生、孩子粘人怎么办、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自己的秘密、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家长关心的这些问题都是“心理社会发展”相关的问题。

 

这三部分的发展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婴儿从出生起,他的生理、认知、心理社会性就在同步发展。



比如,从新生儿到3岁,孩子身长和体重在持续增长,从牙牙学语变成小话唠,运动技能也从爬到走,甚至跑跳,这些是家长看得见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些家长意识不到的变化也在悄悄发生:

 

  • 生理发展层面,婴儿的大脑发育逐渐复杂化,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这个阶段负责视觉和听觉的大脑皮层发育成熟;


  • 认知发展层面,婴儿的逐渐形成感知形状、距离、深度的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慢慢显示出来,发展出模仿性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 心理社会发展层面,他们开始形成对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依恋,自我意识萌发,主动性增加,对其他孩子对兴趣也慢慢增加。

 

与这些特征对应,孩子会不会爬、语言发展快慢、分离焦虑、第一个叛逆期、社交冲突等热门育儿话题也“应运而生”。



与其在遇到问题之后焦灼不安,不如提前了解孩子正在经历什么阶段,下一个阶段特征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给孩子提供更适合发展的环境,为育儿难题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案。


总之,在孩子出生直至成年的每一个阶段,“教”和“养”都同等重要关于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情况和家长即将遇到的挑战,在之后的文章中会详细地讨论。


在面对每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之前,作为家长,也可以尝试从宏观视角去看待教育这件事。

 


 3 

教育,引导新生命体适应世界的过程!


关注孩子的“发展”是关注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生理、认知、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而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生理、认知、心理社会发展特征,引导孩子适应他所在的世界:

 

  • 因为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动物,所以我们需要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

  • 因为每个人最终都需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学会烹饪、学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

  • 因为人是群体动物,人的一生都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合作、拥有同理心;

  • 因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累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所以孩子要了解上下五千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更好地适应当代文明;

  • ......


仔细琢磨人类所有的教育活动,本质上都是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适应这个世界。



孩子需要适应的第一个“世界”是他所在的家庭。每一个家庭中父母二人的亲密关系、生活习惯,以及他们代表的文化和价值观,都会影响着家庭氛围、家庭规则,从而形成一个个“小世界”。


降生在不同的“小世界”当中,孩子获得的教养都会各有不同:


  • 父母经常相互拥抱和亲吻,孩子就有更多地机会学习如何表达爱意;

  • 父母早晚都刷牙,孩子就有更多的机会学到良好的护齿习惯;

  • 父母饲养宠物或养植物,孩子就有更多机会了解动物习性和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 父母经常为自己的过失道歉,孩子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到如何面对自己犯的错;

  • ……


在家庭这个“世界”中,孩子将学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学会餐桌礼仪,学会自律,学会沟通和表达。而这些表达方式、生活习惯、爱好,甚至口味,都会对孩子适应其他“世界”产生影响。



对于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从三岁开始,他们就需要去适应第二个“世界”——社会。这个世界里有家庭成员之外的其他人,比如幼儿园和其他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工作后中的领导和同事......


他们每一个人都来自不同“世界”,为了跟他们沟通和互动、竞争和协作,孩子们要学会平衡自我需求与社会要求,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会面对伤害和欺骗和死亡,理解什么是平等、包容、尊重......


如果有机会,他们还需要适应那个广义的世界——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这个层面上,他们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体验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他们将有可能思考自己作为人类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思考存在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思考,家长们遇到的育儿问题,尤其是跟孩子的生活习惯、品格养成、人际交往相关的问题,其实都有了答案:孩子所在的“世界”的规则、价值体系,就是我们引导孩子的准则,孩子的“世界”范围越大,他需要理解和学习的东西就越多。




 4 

参考生物钟、社会时钟、地球时钟,

育儿观也需要“私人定制”!


在孩子降生的最初两三年,为了让他适应所在时区的正常生活,家长历尽千辛万苦,为孩子养成一种作息的内在节律,我们称之为“生物钟”。

 

孩子3岁之后,会被送进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接下来是小学、中学、大学、读硕读博、工作、结婚生子……


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到了某个年龄,就开始做某件同龄人都在做的事,我们把这种时间标准称为“社会时钟”。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历史只有700万年。如果把地球历史换算成24小时,人类在23:59:56秒才开始出现,也就是说,人类不过是“地球24小时”里“最后的三秒钟”,我们姑且把这个时间标准称作“地球时钟”。

 

参考“生物钟”、“社会时钟”,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漫长丰盛的;但是参考“地球时钟”,对于人类、乃至地球而言,每个人都生命历程又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仰观宇宙之大,正是因为人的存在渺小,生命才显得弥足珍贵。


  • 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里,你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生命历程?

  • 你是否希望孩子顺应“社会时钟”?

  • 你希望孩子拥有多大的世界?

  • 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这些是每个家庭需要“定制”的育儿观,是每个家长都应该花时间思考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会在育儿的道路上走入困局,因为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颇受争议,比如“孩子被打,要不要教他打回去”,比如“该教孩子尊老爱幼,还是教孩子保护好自己的权益”,走出困局的关键,就是反思自己的育儿观


  • 如果我们作出了某个选择,孩子可以从我们的引导和言行示范中收获什么?

  • 这个收获是否与我们想要传达的价值观相一致?


这样的反思可以帮我们找到心底的答案。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每个家长或者教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些问题似乎没有百分百正确无憾的教育方案,而且每个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都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再受父母意愿的支配。


追求卓越和伟大,或追求平凡的幸福,最终都会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父母能做的,只是在最初的十几年,为孩子提供一种价值参考,并且尽量提供一个包容的环境,不限制他发展的可能性。



今日话题




Q:关于做父母,关于育儿,你还有哪些焦虑点?~留言区聊聊吧,也许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会探讨哦!


 - END -


作者 | 安妮老师(辛明慧),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修),从事儿童教育九年,儿童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师。
编辑 | 章鱼妈,一个两岁半男孩的妈妈。
参考文献 |David R. Shaffer/Katherine Kipp.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 Adolescence.  Cengage Learning, 2013



 专栏丨儿童阅读指南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